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家国内著名商学院的院长曾公开说,没有国企,中国贫富差距将更严重,因为华人企业家喜欢嫡亲相传,形成家族经营。这些话既暴露了这家商学院的教学水平,也显露了这位院长的无知程度。

首先,欧洲和日本的国企规模和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它们基本没有产业垄断地位,但欧洲和日本的贫富差距却远远小于中国。国企能缩小贫富差距,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不仅是无知,更是无耻无底限!

其次,创始人一家就那么几个人,他们的富有,不可能形成社会意义的贫富差距。创始人们承担风险,艰苦奋斗,他们的作用和那些国企里的蛀虫们正好相反。如何把企业委托给下一代,保持其健康发展,虽是创始人最费心的事之一,但也因人而异,绝不存在所谓华人“通病”。

我创办的企业在上市之后,我于42岁就退出管理一线,公司里也没留一个和我有血缘乃至有丝毫亲属关系的人,那我就不是华人了吗?而我的很多日本企业家朋友都是由儿子或女婿继承,他们的后代也都兢兢业业,简朴低调,给日本留下数以千计的百年企业,那他们也是受中国人影响吗?通过栽赃华人,给国企垄断提供依据,其卑劣之心难见天日?

2007年,中国平安保险的董事长年薪即为6600万元,是职工平均收入的2700倍,是农民平均收入的4500倍。这位董事长既不是创业人,更不是大股东。2010年,上海浦发银行员工的年薪是35万元,是当年我国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10倍。泸深两市上市公司2011年净利润比2010年下滑26%,可高管薪酬总额却上涨了20%。

中国平安,浦发银行以及沪深主要上市企业,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国企或国企背景。就拿上海浦东银行来说,从一个小办事员到总裁,加起来平均,其年薪还是一般企业的10倍,那么他们的高管又拿多少,和一般百姓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

这还只是可以公布出来的合法收入呢。就国企高管而言,有谁会天真地认为那是他们的全部收入呢?光靠工资,他们为何能既拥有数处豪宅又拥有数辆豪车呢?仅凭工资,他们为怎能周游世界,又怎能让子女留学各国呢?就说那些所谓的著名商学院吧,几十万上百万的学费,可带薪学习的不都是国企干部吗?这些商学院不为国企摇旗呐喊才怪呢。

国企里有作为的高管,享受高待遇也还有情可原的。但最可怕的是国企里有大量无能高管,有数不清的闲职,他们毫无敬业精神,却有歪门邪道的神通,可将大量的灰色收入合法地甚至是不合法地归拢到自己囊中。他可以让他的妻儿或亲属朋友办一个皮包公司,用明着和暗着的方法,施展权利的魔杖,让金钱滚滚流进这些公司的账号。

他还可以在有权时就和盟友达成协议,先行使权力为盟友谋利,作为回报,在他安然降落后从盟友那里领取分成,或被重金被聘请为独立董事或顾问。他们也可以在退休后自己开办企业,靠在国企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去操纵和推动有油水的项目,牟取私利。

国企,顾名思义,就是由国家权利做靠山的企业。本来国家是人民的,可是现在的国企根本不会受到人民的直接监督,更不会向人民提供任何经济汇报,而和权力的合体必然会形成不公平垄断,给国企高管带来巨大的灰色利益空间,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除非国企接受了人民的监督,不然的话他们的高管不可能主动缩小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增大这个差距。不然我们没法解释中国的汽油为什么比美国贵,更无法说明为什么中国的电讯费比英国贵,别忘了我们人民的收入还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啊!

我知道的民企,尤其是伟大的民企,他们的带头人都节俭勤奋,可歌可泣。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尽管是中国首富,但那只是他企业的市值,在实际上这个企业是属于社会的。他从早到晚一心扑在企业上,三餐和职员吃食堂,一天的花费不过几十元。华为在国外为中国人争光,使美国企业感到恐惧,但华为老总出差坐的不是私人飞机,也不是头等舱,而是经济舱!

看看那出行必坐头等舱,前后人群簇拥的国企老总吧,他们恨不得能把所有的经费都花光,恨不得把所有权利都用尽,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名胜都用差旅费走遍!他们不光消耗着国家的税收,压迫着民企的成长,更磨损着人民的信誉,吞噬着中国的良心。

如果不尽快地改革国企,我国必然会失去其发展的势能。我甚至担心我国是否已经进入了不可救药的停滞阶段。赶快分割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国移动这样国公吧,让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尽快减小国家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持股,逐渐将其以市场价格转让给人民和有上进心的民企。

在今后的20年里,如果我国的500强的主要成分还是那些国企的话,我国将不会再有任何国际竞争力,我不愿想象那时的中国。国企兴旺,民生无望。

话题:



0

推荐

宋文洲

宋文洲

15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文洲,1963年生,山东威海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1年北海道大学博士课程修了。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创业板的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软脑集团于2005年东证一部上市。现活跃于中日管理、经济评论界,被称为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人。尤其在销售管理、营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soubunshu@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