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武富士曾是日本知名的消费金融公司,在破产前一直是日本消费信贷的领头军,其创始人武井保雄更一度成为日本首富。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消费金融仍逆势发展,成为明星产业,甚至欧美金融巨头高盛等都想收购武富士。然而到了2006年,日本推出消费信贷制度的改革,无疑给仍在最盛期的消费信贷产业以毁灭性的打击。  

       朋友和我聊起他至今无业的外甥信用卡透支1万元,拖欠几年后被迫还款9万多元的事。这位朋友虽然精于在此类难题中找到减少损失的方法,但外甥家里羞于让外人知道此事,而选择筹资还钱。问了一下其他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随着中国的信用卡新增发行和激活量成为世界第一,大批卡奴的出现必然成为信用消费发展中的伴生现象。

  近期每天都会接到几通小额贷款方面的营销电话,不胜其烦,不过熟识的人中做此类业务的生意都还不错,显然这个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这让我想起金融大国日本几年前一度遭受灭顶之灾的小额消费贷款行业。

  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已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顽疾,而银行的角色颇象日剧《半泽直树》中“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大和田常务,企业有企业的难处,银行也有其利益重点和风险评估,小额信贷和小额消费贷款无疑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梦想,社会资金最大化利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小额信贷和小额消费贷款的利率要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的,在中国其存在也并非新事,在主流价值观里一度被作为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其“高利贷”的声誉也未被恢复,即便现在赚的盆满钵满的人,也不愿让子女从事此业。

  中国也在放开贷款利率上限,这对小额信贷和小额消费贷款企业来说是绝大的利好。我个人信奉“物极必反”,觉得这大机遇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大的风险。春风得意马蹄疾,玩金融的,事先不对这些风险有足够的准备,若突遇不测,就可能被“加倍奉还”,而无翻身之地。

  武富士曾是日本知名消费金融公司,在破产之前一直都是日本消费信贷的领头军,其创始人武井保雄更一度成为日本首富。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消费金融仍逆势发展,成为明星产业,甚至欧美金融巨头高盛等都想收购武富士。然而到了2006年,日本推出消费信贷制度的改革,无疑给仍在最盛期的消费信贷产业以毁灭性的打击。

  日本《利息限制法》规定贷款利率上限是20%。然而另一部法规又规定,只要借贷人同意,年利率上限为29.2%。这样一来,日本几乎所有的消费信贷公司都选择了29.2%的年利率。

  消费信贷的高利,在救人之急、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的确使一些人陷入了更深刻的财务危机。为此,2006年初,日本最高法院出台新规,规定超过《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为无效,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的1/3,消费贷款公司的年利率以后不得超过20%。更要命的是,在条例出台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还要全部退还给借贷者。

  这样,日本数万家金融机构直接面临着要么破产,要么退出的困境。武富士自然首当其冲,仅需要退还的贷款利息就高达2万亿日元,涉及到的借贷人约200万人。这还不是最惨的,由于经营陷入困顿,此前借出去的债务几乎无法追讨回来。武富士这家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企业直接宣告破产。日本前四大消费金融公司中其他三家ACOM、PROMISE、AIFUL则因分别背靠三菱、三井、住友等大财阀而苟延残喘下来,至今仍难恢复元气。

  日本算是享誉全球的民主法治国家,但在利息退赔方面的效力追溯,至今虽仍受质疑,但法令如山。这一点,中国的小额信贷企业更应考虑国内的现状,倘若贷款民众对政府施压,政府或法院会不会做出跨越期限的退赔裁决,都值得业者留个心眼。至少发生在朋友外甥身上的事,若真的对簿法庭,信用卡公司未必能全额讨回那高额的利息。

  其实,和日本相比,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个人实在无力偿还欠款时,在日本可以申请个人破产。在中国暂时还行不通,要么亲戚朋友帮你还,要么诉至法庭,要么避走他乡,甚至其他更极端的手段。在民间借贷活跃的浙江、江苏等地,因借贷而引发的伤人或自伤事件亦频频发生,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消费信贷领域法律及人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之处。

  中国的小额信贷增长速度世界瞩目,十年来增加数百倍,这极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领域的一个风险高发地带,在利率上限方面,应尽快设立明确规定,以免造个人的财务困难引发为更大面积的社会问题。小额信贷公司在雨天向人借伞的时候,也要看看自己的伞在更大的暴雨中是否会漏水。

from 新浪财经
话题:



0

推荐

宋文洲

宋文洲

15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文洲,1963年生,山东威海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1年北海道大学博士课程修了。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创业板的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软脑集团于2005年东证一部上市。现活跃于中日管理、经济评论界,被称为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人。尤其在销售管理、营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soubunshu@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