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元旦过后,经历了数次提心吊的黄灯惊魂,我决定暂时放弃自驾车,改打出租,即使后者是另一番煎熬和痛苦,但在减少尾气排放方面也算一点正能量吧。

北京的哥变了

以前在北京坐出租车还算是小享受,尤其网络自由评论不那么猖獗的时代,出租车也是各种政坛内幕和段子的集散地,不少资讯都是从出租车上获知的。出租司机也大都是北京城里人,道路熟悉,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也愿意和乘客聊天。

但近几年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大有一落千丈的感觉。首先是打不到车,在最需要车的时候,在最需要车的地点,你却找不到空驶的车,即使幸运地看到一辆,也可能因地点而被师傅拒载;其次是司机对路段不熟悉,如果不是手机里装了GPS,有些地方还是颇费周折的;至于司机的态度什么的,只要不宰客,都还可以接受。如我家离机场近,在机场乘车时,每次说出地点,司机都有一百个不情愿,我也就多给点钱,算是安慰吧。

你有钱打不到

车打的多了,多少也了解些出租司机的苦衷。据说现在北京市内90%的出租车司机是京郊农民,难怪他们不知道新光天地在哪,更难怪他们对海子里的故事漠不关心了。

北京个体出租极少,出租公司虽说有很多家,但车辆配额有限,几乎都被几家大公司垄断。的哥首先拿数倍于车价的押金向公司租车,此外每辆车每个月还要向公司交近6000元的份子钱,这意味着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公司200多元。当然,加油、维修等还得自己花钱,算下来,每个月2/3的收入要上交公司。以北京的路况,每天要干12小时以上才能保证一般收入。如果碰到交通事故、违章或小病小灾,那就泡汤了。

以北京近2000多万的人口,约300人才有能匀上一台车,多拉快跑,按理说的哥生意应该不错。在一次高峰时段,我死活打不到车,而在步行经过一僻静地方时,却发现几十辆空车在那里停着,司机听了目的地后都摇头拒载。的哥说,路都堵成粥了,拉活还不够油钱。

面对各种压力,以维生为第一要务的出租车司机,才不会优先考虑乘客的需求和服务品质的提高。以北京的交通状况,的哥们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曲线和乘客的需求难以匹配,你有钱打不到车也再自然不过了。

北京,出租车公司的天堂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首先是出租车管理公司的责任。但收了高昂的“份子钱”的出租公司似乎也没有提供应有的管理职能,但修车、保养、清洗等都必须在公司做,反正费用是强行扣除的,这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称,开一家300辆车的出租公司,只要4名管理人员就够了,除了费用自动结算外,管理水平和骆驼祥子时代没什么不同。

再看看国外,日本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叫“日本交通”,我是常客,其CEO是我的好朋友。公司负责维护车况和保持车内清洁,司机所做的就是把只车开好就行。没有固定的“份子钱”一说,在收入划分上,司机收取营业额的60%,除了交税和交一部分保险外,其它都属于自己的。公司用收取的40%,这其中包括汽油费在内的所有费用和管理费用,最后剩下的才是公司利润。“日本交通”的总部也简陋,甚至为了节省经费,4部电梯也只开2部。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公司亏损也是正常事。

    和日本相比较,北京就是出租车公司的天堂,经营零风险,利润高到爆。司机高额押金的利息不说,油费、修理费、清洗费等都是司机自己出,根本就没有什么培训和管理,份子钱几乎全部是利润。日本人对服务品质几近苛刻,出租公司也要为职员们提供大量的培训和进修,以便让客户能享受到统一的高品质服务。自由竞争的产业,客户不满意,那基本就是在自取灭亡。

在北京,对出租车司机而言“休假”是个奢望,就算是病倒了,每天200多元的份子钱也不会减少半分。很多司机家在远郊区,不得不在市内或近郊租间房,不用每天都开车回家。日本出租公司则为晚上来不及回家的职员准备了休息的地方,毕竟没精打采、筋疲力尽的司机很难为乘客提供完美的服务。

症结何在?

如此沉疴,十几年了,为何不改改呢?谁改?的哥们说其病根就在于只收份子钱,不保障利益和乘客利益的出租公司。这个行业是垄断封闭的,出租车公司拿着丰厚稳定的收益,旱涝保收,才不会想什么改善。而负责监管的政府部门不知道和出租车公司间有什么利害关系,即便所有人都知道目前的格局已经走入死胡同,他们也懒得想是否该动一下了。当然,政府的官员们是很少打出租车的。

整个行业颇具计划经济的色彩,但对司机的招聘却也有市场机制,当城里的司机不堪重负时,政府果断允许郊区农民来补充,当你抱怨份子钱过高时,你可以滚蛋,反正有人在等着开车。对乘客也是如此,你觉得A公司的服务不好,你可以选B公司啊。不过,面对一车难求的现状,乘客们有选择权吗?是的,没有,但是你可以自己开车啊,反正路口有黄灯等着你呢!

话题:



0

推荐

宋文洲

宋文洲

15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文洲,1963年生,山东威海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1年北海道大学博士课程修了。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创业板的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软脑集团于2005年东证一部上市。现活跃于中日管理、经济评论界,被称为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人。尤其在销售管理、营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soubunshu@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