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们常说中国乃“礼仪之邦”,我觉得这几乎是无稽之谈。不用和国外比较,就在国内生活,你感得国人都是那种讲礼貌、讲仪表、讲公共道德的民众吗?老人倒在地上都没人敢扶,幼儿被车辆数次碾压而无人施救,这样的国度,能叫“礼仪之邦”吧?

“礼仪之邦”多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其虚荣时的托辞。皇帝要求周围的小国前来朝贡,然后再馈以比朝贡品更贵重的回礼,以示天朝尊严。傲慢愚昧的清朝皇帝要求英国使臣下跪时,用的理由就时“天朝乃礼仪之邦”。“礼仪之邦”的实质是权威的宣示和等级的确认。

没完没了的宴席

美国肯德基州驻中国代表David在中国很久了,妻子是中国人,汉语很好,我们经常聚餐闲谈。他常说中国人虚伪,我让他说得具体点,他举了个例子:他和中国客户谈完生意要去机场,客户偏要派车派人护送他到安检口,他再三推托也不行,他本来希望能有点私人时间,自己打车更自在些,可中国式虚礼反倒让他无所适从。

这使我想起了我自己遭受的“礼遇”。三年前我被中国某市聘请为经济顾问,市领导执意邀请我去各处参观,我也就趁着带妻儿旅游之际顺路去了。

这下可害苦我了。两天间,从早到晚都有人陪着,除了睡觉几乎没有一点私人时间,连早中晚三餐都有数人来陪吃。本来想清晨趁他们没来之际,和妻子到沙滩散散步,可刚下楼就发现已有几个大汉就在大厅里等着呢。原本来稀粥加咸菜,或沙拉加面包就可解决的早餐,人家给你摆出几十份的东西。又浪费,又烦恼,但脸上还得微笑。

去参观纺织厂,人家给你送一堆床单、被罩、桌布;去视察果园,人家给你几大箱水果;去市委,领导更给了一个大盒子,里面都是“名人”的字画。这害得我全家上下飞机就像搬运工,到了家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

我去新疆阿尔泰,当地官员派车接送不说,还每餐都派人来陪酒。本来是去看大自然景色的,晚上想和家人散步后早点休息,可那陪酒的却喝个没完没了,甚至一度疑惑到底是谁在陪谁。

自古就有“好心当成驴肝肺”一说,主人的好心不一定能得到客人的认可。自己认为好的心意,若强加给别人,并希望人家感恩回报,这不叫好心,说难听一点,这是近于强奸般的可怕事情。其实主人一方也未必乐于此,曾看报道,称内蒙古一副县长抱怨自己1天内陪不同的客人洗了8次桑拿,想来也是苦不堪言的。

变了味的中国礼品

其实我很怕国内朋友赠我礼物的。比如说月饼、茶叶、人参等,很少有我想要的东西,但它们的包装都太“伟岸”了,以至于我可以扔掉它们的内容,却舍不得扔掉这些盒子。不难想象因这些奢华的包装而虚增的价格,以及因这些不实用的盒子而消耗的树木、能源等资源。

有时去朋友办公室或家里,会发现他们屋子里的礼品也都堆积如山。他们很难记住哪些礼品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送来的。有时顺手从中拿出一两件转赠给别人,看起来很随和,实际上这是对送礼人的不礼貌,也是对来访人的不礼貌。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人们还认为那是礼品的话。

礼品本来是用来加强感情交流的道具。如果有一种办法可以不通过礼品就能达到传达“我在意你”的话,那我们宁可不去送礼。如果,你认为重礼更能打动对方的话,那肯定对方和你感情联络不深,你不得不通过明显的利益,让对方产生对你“回报”的心理义务。

馈赠礼物,最重要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其过程,是故事。只有当礼物成为一个感人过程和美好故事的一部分时,礼物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发挥。也许是因为中国人穷的历史太久了,送礼不能寒碜已成了人们的忌病,所以就产生了各种金碧辉煌、气势滂沱或精巧极致的包装。虽匠心独具或创意频出,但终究难以摆脱“俗”的感觉。

就要过年了,当所有人都到客户和领导那里送礼时,你最好别去。你拿的东西再好,也无外乎是流水线的一部分,很难被客户或领导记起。如果你想表达你的心意,你可以把这件事记住,在别人不送礼的时候,用一种更自然、更独特的方法实施。但是要注意,如果你的领导是那种每逢佳节都会细细检阅礼单的话,那你就最好别冒险创新了。

from新浪财经宋文洲专栏《单刀直入》

话题:



0

推荐

宋文洲

宋文洲

15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文洲,1963年生,山东威海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1年北海道大学博士课程修了。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创业板的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软脑集团于2005年东证一部上市。现活跃于中日管理、经济评论界,被称为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人。尤其在销售管理、营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soubunshu@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