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时下中国的各种峰会、论坛,企业家们都在谈企业转型,但很少去触及转型的本质。企业的转型,其实是企业家的转型,更准确地说,就是企业家自身的更新换代。

我曾给不少企业做经营咨询,有些客户是世界著名企业。其中不少CEO天天喊改革,喊得自己都腻味了,索性直接用英语喊“Change”。每看到此景,我心里就觉着“换下你才是改革。”

战后六十多年的风雨沧桑,曾一度称雄世界的日本企业,如索尼、夏普、本田等巨擘,现在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生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新型的CEO,高管们都被从体制内部提拔出来,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由上任总裁的肚子里产生的。这样确实让人放心,但能力却是一个比一个弱。

日本企业在技术上还是创新不断的,但在经营思想和战略上却一直因陈守旧,最终导致企业发展乏力,甚至日本整体经济的不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企业家转型上的失败。

最近20年,日本也出现了几位世界级的企业家,其中一个就是软银总裁孙正义,他是韩国后裔,小时曾受尽歧视,因此不愿融进日本主流文化,造就了一身不信邪,不走老路的反骨精神。

还有一个人,UNIQLO的柳井正,尽管他本人未公开,人们都说他也有韩国血统。

 

我不是血统论者,更鄙视种族歧视。我之所以提及着两个人的血统,是想告诉读者,他们当初不是主流,也非主流的继承人,他们都是斗士,是20十年前突然冒出来的企业家,他们不需要转型,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和日本旧式企业家不同。

我不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今后如何转型,如何换代。但我可以肯定,企业家的转型其实就是旧企业家的退场,新企业家的登台。我有个成见,那就是牛怎么努力也成为不了马。过去赢了20年的企业家,今后将很难再继续领军20年,即便有雄心壮志,也难逃年迈体衰,更何况要换一个脑筋呢?

关于国企“企业家”的转型,首先我觉得他们不是企业家,他们的路数更幽暗复杂,此文暂不讨论。

如果中国企业都能够转型成功,那么现在台上活跃的企业家将不再30年前就登场的耆宿老将或92派,更可能是前几年还名不见经传新人。尽管这个变化在一两年之内不会发生,但是二十年之后将是毋庸置疑的。

若真希望中国企业转型成功,就应该鼓励尚待成功的年轻企业家,引导奖励更多的年轻人创业。对已在高原期的民企,则要防止老创始人的任人唯亲、任人唯奴,尽可能避免从内部选拔CEO。

我并不否认企业家本人的转型,如果能够做到,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历史就是那么冷静,他不允许一个人创造两个时代。新的时代,往往是为了否定旧时代而产生的,成功者们的自尊,将永远是新时代的障碍,尽管他们不这么认为。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当前主流的企业家,在今后的20年难能再有大作为。时代留给他们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把企业交给下一代,如果他找对人了,那他的企业也就可以实现了成功转型。

我绝对不赞成由老一代企业家来培养新一代企业家,所谓的“传、帮、带”,其实就是在制作套娃。国人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确实出于蓝,但蓝里却出不了红,在消费者都需要红的时代,即使青近于黑,又有何益呢?

真正的新型企业家,必须是真的以消费者利益为本,他不需要造假,不需要抱政府大腿;他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他不但重视企业,更重视社会;他不在意排场,更在意实用;他不盲目企业追求规模,而专注于企业的效益和品牌。

这些新型企业家的特性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市场和消费者逼出来的。因为竞争变得更激烈,消费者不必再忍受不诚信的企业。而国人翘首企盼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一定会向着透明公平的方向前进,一个不被消费者垂青的企业,政府再怎么扶植也是难以长久的。

仰望星空十数载的政改,随着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上台而充满希望。大到一个国家的转型,都是通过换人而实现了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的转型更是如此。那些整天在各种峰会、论坛上空谈企业转型的企业家们,能退就退了吧。

from《理财师》

话题:



0

推荐

宋文洲

宋文洲

15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文洲,1963年生,山东威海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1年北海道大学博士课程修了。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创业板的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软脑集团于2005年东证一部上市。现活跃于中日管理、经济评论界,被称为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人。尤其在销售管理、营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soubunshu@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