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么大年岁了,我还是不时会露出幼稚之处。前些日子,我开车赴约。在海外养成的安全驾驶习惯,遇红灯停车时我一般都会留足车距,以便启动时从容,可刚留足车距,就有车插进来,再让,还会有车继续插到前面。

这种情况重复三四次之后,我开始生气,就紧咬着前面的车,不让其他车钻空子。这样,一路都绷紧神经盯着前面的车,还要提防旁边车道的车插进来,再加上心情愤怒,等我冷静下来时我早已错过好几个路口。我不得不绕个大弯子回来,既耽误了时间,又倍加气馁。我确实成功阻止了其他车辆插到我前面,但我却因此走错了路,耽误了我的约会。

日本不让中国超车

近来观察日本的外交政策,我常想到这件事儿。无论从经济规模上,还是从政治影响力上,中国这辆大车都正在超越日本。本来日本和前面的美国之间有很远的车距,中国超车,对日本既没有威胁,也没有恶意,但日本右翼就是不愿看到中国跑在前边,想方设法去阻止。

安倍从上次任职时就提出所谓“价值观外交”,或者“自由繁荣之弧”,最近干脆直白地明说“包围中国”。

“价值观外交”的意思是日本联合澳大利亚、印度等自由选举国家,共同对付中国。“自由繁荣之弧”则是一个地理概念,就是从日本开始经东南亚、印度,最后到中东的一个弧形。这里面既有越南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伊斯兰教国家。安倍干脆抛弃了“价值观”的遮羞布,从海上围堵中国。

通过石原等右翼同党对钓鱼岛的炒作,安倍迫使日本民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威胁”,再加上安倍大量增印钞票,短期内刺激了日本经济复苏,很多日本民众开始支持安倍。至此,安倍就更对自己策略的不加掩饰了,开始公开叫嚣“包围中国”。安倍三月底跑到蒙古,要求蒙古支持他的中国政策,就是一个具体的步骤。

从去年三月石原慎太郎开始炒作购买钓鱼岛至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中日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日本民众和日本媒体也在急速右转,加大了对中国的对抗心理。但是,有一点这十年来一直没变,那就是每天的新闻里都充斥着有关中国的报道。

日本舆论和政治把注意力和精力过分地投向中国,却忘了自己本身要奔向何方,就像我开车过分注意别人超车,却忘了自己的路线一样。

我绝对不认为和中国较劲儿是日本的出路,这个道理早已被过去千百年的历史所证明。有头脑的日本人绝对不会认同包围中国是个可行的方案,更不认为是一个对日本有利的方案。一个1.3亿人口的岛国如何包围一个13亿人口的大陆国家,一个受益于中国文化和中国贸易数千年的国家怎么会好意思说出这句话?

只能走老路的日本

我不愿看到日本没落,我祝愿这个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正是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祈愿,我才敢在日本媒体上和右翼分子对峙,也敢批评包括安倍在内的右派主流政客。

日本是一个通过和别人比较才能找到目标的国家。日本近代史最重要的理念是“脱亚入欧”,所谓“脱亚”,是要脱掉亚洲身份,而不是把日本从亚洲挪开;所谓“入欧”,是要加入到欧洲列强的行列,而不是把日本列岛搬到欧洲。说白了,就是和欧洲人同伙,站在亚洲人头上。

可是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及日本人民又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们说要解放亚洲,要把西方列强从亚洲驱赶出去,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一边说“脱亚入欧”,一边却说建立“大东亚共荣”,是明摆着的逻辑矛盾,但跟别人走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注意到其逻辑上的矛盾的,他们的使命就是跟从,更不在乎这些理念的对否。

战后日本改变了其思考方式吗?没有。战败后,日本专心学习美国的体制和技术,理念是充当美国的“不沉航母”。先是从朝鲜战争发财,后是从越南战争发财,现在仍然保留美国最大海外军事基地。日本实际上通过“脱亚入美”达到了战前没有达到的目的,那就是做亚洲的领导国家。

过去的二十年,是冷战结束的二十年,是美国没有在亚洲发动战争的二十年,是日本失去作为美国航母价值的二十年,也是日本逐渐失去亚洲领导地位的二十年。

日本之所以连自己都认为过去二十年是失去的二十年,那是因为已经习惯追逐一流国家,自认亚洲领导者的日本,开始慢慢感觉到这个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所有的辉煌,又都是通过这个模式达到的。所以它又失落,又不知去向。

敌视中国,和欧美一起瓜分中国,是战前日本的做法。围堵中国,做美国的马前卒,是战后日本的做法。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徘徊,无能的日本政客还是回到了老路。把“脱亚入欧”换成了“脱亚入美”,把“大东亚共荣圈”换成了“自由和繁荣之弧”。

中国和历史有个约会

日本习惯于通过比较找到前进方向,所以可以没有约会就上路。但我们中国可不能这样,我们不是日本,我们必须有一个方向,那个方向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也不是前瞻后顾地比较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

中国的统一确实比日本晚了很多,社会改革也晚了很多,但中国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自己摸索出来的。我们废除帝制流了很多血,赶走日本侵略者流了很多血,内战和文革又流了很多血。但我们的血没有白流,它浇灌了中国民众的智慧之树,凝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之心,拆除了中国大地的隔阂之墙。

就说普通话吧,在这960万平方公里上,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一种语言可以共享。可今天,你会说普通话,即等于可以让13亿人听懂你的话语,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实际上历史上连“中国”这个词都没有。现在的中国则是13亿人口大国的简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只有区区百年的历史。中国尽管继承了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古老文化遗产,但中国本身却并不陈腐,她欣欣向荣,尽管道路曲折,但她在无畏前进,摸索着自己的路。

中国不要和别的国家较劲儿,那是日本才干的事儿。中国可以让过一辆车甚至数辆车,也可以暂时放慢速度,但中国不能迷失方向,不可忘记自己和历史有个约会。慢一点没问题,中华民族一定要回到原来站着的那个地方,实现和历史的约会。

from 环球网

话题:



0

推荐

宋文洲

宋文洲

156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宋文洲,1963年生,山东威海人,是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1985年作为国费留学生赴日留学,1991年北海道大学博士课程修了。28岁创建软脑株式会社,2000年实现公司在东证创业板的上市,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软脑集团于2005年东证一部上市。现活跃于中日管理、经济评论界,被称为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国人。尤其在销售管理、营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soubunshu@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