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聊天,听一朋友说他朋友的朋友经历了天津飞沈阳的某航班的空中惊魂,下飞机后颇有点该吃吃、该喝喝、该合合、该分分的大彻大悟。顺便,大家就了起该型号飞机的安全性,据称在月初郑州机场就有同型号的飞机起落架折断事件,所幸只有数人受伤,未酿更大惨祸。昨天据说该型号的飞机停飞了,理应如此。看来以后订机票,还要关注一下执飞的机型。
其实,这个机型我曾坐过,算其前身,也是蛮有历史的老机型了,可以说是中国飞机产业中短途飞机的代表作,不过网上搜索一下,故事还真不少。若不意外,制造这家飞机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应该是一家国企,甚至是央企吧。不过,中国这么大且利润丰厚的航空市场,这么强大的国力,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甚至央企,搞出这样的产品,的确让他的投资人感到压力。
我还算是企业管理专家,对中国国企现状颇有几分担忧。尽管微博某大V疾呼“死亡,才是国企唯一的救命稻草!”我虽不完全同意其观点,但中国国企的沉疴,即便神医,也会挠头的。
企业就是好像一个人,所以叫法人。最好的经济体系就是发掘企业自身的本性,而不是让政府去指挥和控制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不断政策扶持,不断注入资金的法人,他几乎肯定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原理不光是中国成立,在先进国家也照样成立。我在日本很久了,我发现,只要是日本国家资助的项目,比如日本国产电脑操纵系统,比如国家投资的科技项目,肯定没有挣钱的,永远是赤字,永远赔钱。而且,永远生产不出来争气的产品,永远不能就有市场竞争力。
看看中国的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比如所谓某某搜索引擎,几乎成了人类的笑话,当然日本也有类似项目,结果也一个操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对政府背景项目抱任何幻想,不光是因为这样对不起纳税人,更是因为这样浪费时间,会把中国变成另一个日本,一个经过高速成长之后再也没有起色的、封闭守旧的经济体。
开头提到那家飞机企业,让其停飞是必要的,有时甚至破产才是真正拯救它的办法。企业的破产看起来资产受到破坏,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再生。账面上的东西并不反映所有存在,它只是对“这个企业继续存在下去”的一种会计学上的计算。连国家都可以说“国破山河在,春风吹又生”呢,一个没有了生命力的企业破了有何不好?只要政府对破产企业的人员做好保护工作,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支持个人创业,破产只是新生的开始。
坦率的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比任何一个大国都多,都严密。都目前为止,这也许是对的,但它绝对不意味今后还是对的。变化是什么呢,实际上变化就是淘汰。一个织布机厂家可以变为汽车厂家,这是丰田汽车的变化,但是丰田再神它也变不成手机企业。即使它能变,也没有这个必要,从整个社会的效率来看还不如让它淘汰。因为企业倒闭后,其内部的人才,资金和土地等资源,并没有化为乌有,而是作为社会财富,通过市场的安排,自动地分配到新兴产业里,这个过程就是变化,没有企业的死亡,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变化。
有人可能担心国有企业的经营,这更是杞人忧天。国有不一定是国营,国有只是国家持股,只要国家按照市场原理和企业接触,那国有企业照样活力四射。国防工业如果真正要强大,也必须将其市场化,像欧美那样,让它们到市场去拼搏,只有当中国的军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并发展了,我国的军事装备才能真正地实现现代化,恐怕那时我国都不用动用那些军工产品,就能威慑心怀鬼胎的势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最近,我们的网络上经常晒出中国国产战斗机并为之自豪,但我很担心其持续性,因为我没有看到有中国企业的民用飞机在世界的蓝天上翱翔。即使生产出来一款先进飞机,我们也不能保证数年后还能生产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生鸡蛋是好事,但养好生蛋的母鸡才是根本。市场才是最好的养鸡场,政府喂食养不出好鸡。
听说中国政府要向民间开放低空管制,这是一个令我兴奋的消息。如果解放军真的希望永久性的获得先进国产战机,他们必须积极支持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而向民间开放蓝天,则能为航空器制造商提供广阔的市场。只有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军工才能永远强大,中国才能保证自己不再挨打。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