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尽管日本制造还是世界一流,但这几年日本制造正慢慢失去它原有的光辉。为什么呢?当然,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的制造业的追赶和竞争是日本制造失去相对优势的重要因素,但是,真正是日本制造失去光辉的还是日本制造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封闭”。
读者可能纳闷,日本不是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已经开放了吗,为什么说反而现在他们“封闭”了呢?对,这就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强调的论点,封闭和开放的定义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封闭和开放,当你还认为自己是开放的时候,很可能你已经陷入封闭的陷阱。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就强调出口,由于过分的危机感,他们总是在想如何扩大出口,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进口。即使暂时不得不进口,那过不几天,日本人就会马上生产出同样的“国产”来代替出口,这样就有节省来外汇,也扩大了国内雇用,看起来有利无害。
可是长时间的接受这种思维以后,日本整个社会形成了只认国货的风气,你走在日本街上会发现路上几乎找不到外国车。日本车质量好是公认的,但同样质量的其他国家的车也很多,按理说出于好奇和多样化,外国品牌车占到30%左右的市场应该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日本街道上跑的车辆却不是这样。
再比如说日本手机。直到几年之前,还都清一色的日本国产。按理说日本也加入WTO,对电器产品进口没有法律和政治上的限制。可是,日本人就能想出歪招,限制你外国手机进入。他们的电讯公司在卖给你手机号时,一定要配个手机,你不要不行。而且这个手机的费用是通过在通讯费上加码的形式,慢慢收取的。看起来是白给的,没钱的人也可以马上拿到电话,但是仔细算算,你会发现你的手机很贵的,但你还不得不从电讯公司那里买。还有一个绝活,你如果想换个电讯商,你必须从那个电讯商那里再买一个手机,因为是捆绑模式,你不要手机就不能买进号码。
那么好了,大家知道电讯是国家许可产业,需要大量投资,哪个国家也就3、4家。日本电讯公司只用日本家电厂商的手机,而且对家电厂商指手画脚,生产那种只有日本人才用的折叠手机,其他软件还不支持,因而成为世界手机产业的孤岛。
是的,日本家电厂商和电讯公司通过“自由商业”合作,完美地保卫了日本的手机市场,但是同时,他们也“保卫”自己的视野,放在外国的货架上的日本手机无人问津,日本拒绝了外国产品,也就拒绝了对外国客户的认识,也就失去了和外国市场。有一天,日本电讯第三位的孙正义的电讯公司Softbank突然决定用苹果手机,立即遭到那些保卫日本手机市场的电讯公司群而攻之,有些“爱国”的日本学者和技术人员甚至把苹果手机拆开,耻笑苹果手机的线路和原件低级粗糙,好在孙正义没有退缩,他不是大和民族,他有国际感觉,他有胜算。
后来呢,由于日本手机走不到世界,产量局限于日本,其生产成本表越来越高,而苹果和三星快速取得世界市场,成本下降,质量上升,知名度和品牌也如日中天。日本毕竟不是一个连信息也封闭了的国家,人们慢慢地向有iPhone的Softbank靠拢。为了能使用有iPhone,NTT docomo和KDDI的客户不断解约流入Softbank那里。最终连NTT docomo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代理苹果手机,但是这已经是日本手机完败之后的事儿了。
从日本一些制造产业的盛衰过程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型,必须随着时代,随着国际环境不断适应,不断进化。走出去重要,但请进来也重要。在一定阶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的保护,就是闭关自守,是毁灭中国制造的过程。对制造业的保护,也必须把目标放在强化其世界竞争力,而不是单纯的保护其国内市场。
0
推荐